
-
以學正風強根基 篤行致遠踐初心 2025-05-06
-
高校分類評價機制構建的重要經驗與關鍵要點 2025-04-10
-
三部門聯合發文:加強語言文字復合型人才培養 2025-04-01
成都市川越培訓學校是經四川省教育主管部門批準、于2006年成立的一所中小學課外培訓學校。是一家整合了優質教育資源和科學教學技術,專注于中小學課外文化輔導的培訓學校。學校針對初高中開設有:中考全科輔導集訓、高考全科輔導集訓、單招沖刺、職高生文化輔導、藝考生文化課補習班等課程。
當前,隨著“雙一流”建設進程的加快,我國正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在此過程中,高等教育結構優化調整是一項重要的戰略考量。
作為高等教育重要組成的民辦高等教育,也在規范的市場中完成了從初創階段的規模發展到內涵發展階段質量追趕、以質取勝的轉變。2021年9月1日,國務院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正式實施,再次優化了我國民辦教育的發展環境,為民辦高等教育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民辦高等教育穩步發展,已成為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著力點。與此同時,加快建成一批高水平民辦高校的呼聲也愈發強烈,不少初見規模、辦學質量顯著提升的民辦高校正在努力探索高水平民辦高校建設路徑,珠海科技學院便是其中的排頭兵。
珠科風華,生機蓬勃
城市有秉性,高校有氣質。珠海,作為我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經濟特區之一,一直釋放著青春活力,屹立在這片熱土之上的珠海科技學院,繼承了珠海“闖”的精神,在學校發展中,鼓足“創”的勁頭,砥礪“干”的作風,在民辦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這條路上神采奕奕,健步穩實地走在前列。
一躍而起
珠海科技學院發展的每個階段都凝聚了時代的精華與特色,在吐故納新的同時,也形成了無可替代的長遠視角。
2004年,吉林大學珠海學院成立,它響應國家號召,以“滿足人民群眾的多樣化教育需求”為理念,在珠海經濟特區探索高等教育發展的新模式,成為民辦高校中的一顆新星。
2012年學校被批準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2013年就與吉林大學簽訂聯合培養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協議,在金融、生物工程、制藥工程等7個領域招收碩士研究生;2016年,變更為非營利性,將辦學結余全部投入到校園建設和師生權益保障;2020年,在教育部、廣東省和珠海市的大力指導下,積極推動轉設工作。2021年,吉林大學珠海學院華麗轉身,以珠海科技學院的身份重新起航。
起而行之
新的珠海科技學院,是什么樣子呢?2021年,珠海科技學院獲批為廣東省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和廣東省博士工作站,辦學水平進一步提升,它以“直掛云帆濟滄海”的氣勢完成了一次自我介紹。如果用一句話形容嶄新的珠海科技學院,其校訓最是妥帖——愛國勤奮、和諧創新。愛國是底色,勤奮是性格,和諧是追求,創新是靈魂。這是18歲的珠海科技學院,引以為傲的永恒信條。
18年,對于一所大學而言并不算長,但珠海科技學院為何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突破難關謀求發展?尤其是在轉設后的一年內實現了飛躍?究其原因,離不開它敢立潮頭的勇氣——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戰略機遇;離不開它夙興夜寐的耕耘——打造領先的一流學科與凝練專業特色;離不開它立德樹人的初心——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高度契合……種種毫不動搖的決心與行動塑造了今日的珠海科技學院。
搶抓機遇,乘勢而上
2019年2月,備受關注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明確指出支持粵港澳高校合作辦學,鼓勵聯合共建優勢學科、實驗室和研究中心。2021年11月公布的《廣東省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也提到,要加快推動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港澳高校來粵辦學。粵港澳大灣區在人才高地的打造上煥發出新的生機。珠海科技學院作為省內民辦高校的急先鋒,迅速而強有力地牢牢抓住這一契機,緊跟國家相關政策,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探索民辦高校高質量發展的新模式。
校際合作
早在2008年,珠海科技學院就與澳門高校就研究生培養、科研學術等領域展開了密切交流。2021年佳音再傳,11月14日,珠海科技學院與澳門科技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聯合國際學院”。該國際學院將作為一個聯結珠澳兩校、深化合作的交流平臺,在學科共建、學分互認、師生交流等多個領域賦能兩校協同向上發展,推進本科與研究生教育領域的深度合作。12月13日,珠海科技學院與澳門旅游學院就加強粵港澳大灣區旅游與酒店教育之間的合作進行溝通交流。
與澳門高校間的深度合作不僅標志著珠海科技學院在辦學資源上更上一層樓,也體現著它主動融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順應珠澳融合發展大勢,同時是轉設更名以來,緊貼時代脈搏、助力地方人才高地建設、增強教育力量輸出的重要舉措。
文化傳承
粵港澳三地同根同源,有著不可分割的地緣、文化血脈,同屬開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嶺南文化,是優秀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灣區高校作為嶺南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陣地,肩挑重任。
珠海科技學院為守護嶺南文脈、護航“灣區非遺”方面作出應有的貢獻。珠海科技學院全力支持師生積極尋找古建筑承載的嶺南故事與文化傳承,對嶺南古村落進行精確測繪和歷史建筑保護活化更新。預計于今年建成投入使用的國學院(包括國學館、國醫館、交流中心等)是珠海科技學院近幾年在探索發展上的堅實一步。國學院主要應用于中華傳統文化與中醫文化的弘揚與傳承,除了將進一步提升學校文化底蘊外,也必將助力人文大灣區的建設工作。
學科一流,專業硬核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面對全新的機遇與挑戰,珠海科技學院以打造一流創新性、應用型大學為目標,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專業建設為主線、以課程建設為切入點致力于民辦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具體探索。
“重器”保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珠海科技學院在短短18年間,就打造出了近百個科研平臺,如國家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化學工程與材料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以納米光學材料、電化學儲能材料等領域研究方向為主,致力于通過科研創新為廣東省化工及新興材料企業提供技術支持、質量檢測等服務。
2018年,珠海科技學院成立了“珠海市吉珠中小企業先進技術研究院”,是珠海首家為解決中小微企業共性技術而成立的新型研發機構。同年,珠海科技學院與歐洲科學院院士Fausto Giunchiglia簽訂合作協議,建立Fausto Giunchiglia院士人工智能研究室,深度開展人工智能、大健康等領域合作研究。2021年8月,珠海科技學院“廣東省智能視覺精密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功獲批,是本年度獲批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唯一一所民辦高校。
自2006年起,珠海科技學院開始舉辦“大師系列講座”,定期邀請院士來校講學,并充分利用大灣區的區位優勢,邀請在港澳高校執教的院士來校參觀交流,如澳門科技大學原校長、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許敖敖曾多次來到校園開講座,并為學校的發展把脈護航。迄今已有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第三世界科學院和國際宇航科學院的百位院士光臨,主講了近二百場講座,讓師生足不出校就能與大師面對面。
大平臺,大先生,大作為,種種舉措為學校的高質量教學提供有力支撐。
實力強勁
“重器”的助力,收獲的是學科專業上的騰飛。計算機應用技術、生物工程、建筑學成功進入省級重點學科行列;計算機應用技術、車輛工程、應用化學被評為市級優勢學科。
專業建設同樣碩果累累,2020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旅游管理兩大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制藥工程、金融學、應用化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等8個專業入選廣東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入選數量位居同省內民辦高校并列第一。在2021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中,珠海科技學院上榜專業數量(13個)位列全國民辦高校第一,投資學、汽車服務工程、財務管理、音樂表演等13個專業獲評B類。
在課程建設上,《無機化學》獲評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創業基礎與實踐》成功入選2021年全國高校就業創業金課,是同批次全國入選高校中唯一一所民辦高校課程。
未來的珠海科技學院,將面向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急需的產業和珠海特色產業,主動調整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做大做強生物制藥、電子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工程、機器人等優勢學科和重點專業,為珠海高等教育發展作貢獻,為珠海培育更多適應地方產業需求的人才。
活力傳承,行穩致遠
擁有時代眼光與辦學積淀的珠海科技學院,對于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一直擁有著堅不可摧的信仰。而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已然落地,作為“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頒布實施的第一部教育法規,它為民辦高校的生存發展提供了史前未有的契機。無論是它的頒布,還是后續配套政策的制定,最大特點在于始終把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新需求和新期盼放在首位,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確保黨的教育方針在民辦學校得到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不僅有利于民辦高等教育生態的完善,更有望給珠海科技學院等民辦高校長足發展帶來更多可能性。
毫無疑問,一系列政策引導下的珠海科技學院是幸運的,它將“培養什么人、為誰培養人、怎么培養人”基本原則牢記在心,立德樹人成效從始至終都是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實實在在的珠海科技學院,把所知所學和所有的愛都獻給學子,同時以生機蓬勃的氣質去影響學子。
近年來,珠海科技學院深入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在2018第十四屆全國大學生沙盤模擬經營大賽中獲全國總決賽第一名、網絡賽區第一名,成為當年廣東省唯一一個獲得一等獎的參賽高校。在2020第六屆“互聯網+”大學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全國總決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銀獎,是當年廣東省同類院校在該賽道獲得的最高獎項。
同時,從珠海科技學院走出來的學子,被認可度相當之高,他們繼承了學校的“愛國勤奮、和諧創新”,在祖國的各行各業綻放著光芒。第十七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李欣蓉畢業后選擇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帶領村民創業致富;“2016廣東十大經濟風云人物”獎獲得者梁振運,在校期間創建了青年志愿者協會,組織大學生志愿者從事慈善服務;“廣西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廣西平浪村“第一書記”黃加榮投身脫貧攻堅一線;在疫情期間發揮無可替代作用的“粵省事”小程序高級前端開發工程師劉東成,成為珠海科技學院學子為社會奉獻光和熱的代表之一......
2021年12月16日,第十六屆“大學生年度人物”推選展示活動結果揭曉。珠海科技學院2017級學子佘軍獲評“大學生年度人物”,為廣東高校唯一獲評該榮譽稱號的大學生,而珠海科技學院也是全國獲評高校中唯一的民辦高校。佘軍在校期間響應祖國號召參軍入伍,服役的5年里執行過釣魚島維權執法、亞丁灣索馬里護航等多項重要任務;重返校園后,她以廣東省優秀退役大學生士兵典型宣講團成員的身份參與國防宣講活動,向同學們傳遞新時代青年勇于擔當、矢志報國的正能量。而更多珠海科技學院學子帶著他們與母校的故事將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從國家批準民辦高校成立到現在,我國民辦高等教育走過了30余年的風風雨雨,在此過程中,以珠海科技學院為代表的一大批民辦高校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引導下,以堅韌和創新精神,經過不斷洗禮而成長起來,不但促進了辦學主體的多元化和辦學形式的多樣化,還促進了教育思想觀念的更新,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時代鑄就了珠海科技學院,它也將在未來用更切實、更有力的行動,擔負起民辦高校的時代重任。我們有理由相信,18歲的珠海科技學院,將帶著一股特有的較真勁兒在高等教育的浪潮中繼續遠航。
川越培訓學校作為一所開設藝考文化課補習班的課外輔導機構,大眾的口碑還是很不錯的。有興趣需要了解的家長和考生們可以到校區詳細的了解。

【關注川越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