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文章
-
以學正風強根基 篤行致遠踐初心 2025-05-06
-
高校分類評價機制構建的重要經驗與關鍵要點 2025-04-10
-
三部門聯合發文:加強語言文字復合型人才培養 2025-04-01
教育局霸氣公布新政,小升初入學不再焦慮!
2019-11-21 | 文章來源:網絡 | 分享到:
近日,成都市教育局印發
“公辦初中強校工程實施方案”,
明確提出,以強弱項、提質量為主線,
實施八大舉措著力提升公辦初中辦學水平,
做到一年有改進、兩年有改善、三年有改觀,
為市民建設更多家門口的好學校。
基礎教育邁入全面提高育人質量的新階段。成都市教育局啟動實施“公辦初中強校工程”,著力建設一大批市民家門口的優質公辦初中,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和全市教育大會精神,堅持五育并舉辦好新時代初中學校的要求,是推動我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有效緩解家長“小升初入學焦慮”,提升市民教育獲得感的需要。
重點扶持,綜合施策
“強校工程實施方案”印發后,全市將遴選一批公辦初中學校作為強校工程實驗校。今后3-5年,市、區(市)縣兩級教育行政部門將通過政策傾斜扶持、名校支持帶動、名師專業引領、專家全程指導、深化教學改革、優化資源配置等,激發實驗校發展內生動力,促進一大批公辦初中提質增效、做強創優,優化教育發展生態,更好地滿足市民對優質初中教育的需求。
名校支持,名師引領
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為每一所實驗校確定1所領航高中或省級示范性普通高中、新優質學校等優質名校作為“支持學校”,探索采取集團化辦學、名校領辦、委托管理、強校帶弱校或依托高校共建附屬學校等多種方式,促進實驗校與支持學校在課程建設、教學改革、師資培養、教研科研、教學設施和學校治理等方面共建共享。
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為每一所實驗校選派1名市級名校長(含培養對象)和2名名師(含培養對象)。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社會第三方參與學校特色共建。
增強師資,優化教學
實施“初中校長研修共同體計劃”,組織開展實驗校校長三年集群式培訓,通過聯合培訓、聯體研修、聯動科研、開發共享課程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提升實驗校干部管理能力和教師的專業能力。
采取市級名師帶教、區(市)縣級名師帶教、區(市)縣教研員帶教、支持學校骨干教師帶教四個層次,對實驗校教師實施分類、分層次培養。落實備課、上課、作業設計與反饋、輔導、學業評價教學環節基本規范。堅持“以學定教、以評促教、教學相長”,構建現代課堂教學體系。轉變教與學的方式,積極開展基于大數據的學業質量分析與評價。
專家指導,一校一策
堅持問題導向、一校一策,梳理發展需求,找準變革切入點,量身制定學校發展路線圖,編制“強校工程三年行動方案”,激發學校辦學的內生動力,精準補短,促進成長。市、區(市)縣兩級分別組建專家團隊,為每所實驗校配備不少于3名指導專家,對學校開展全程專業指導。教研部門每學期組織學科教研員對每一所實驗校進行集體教學視導。
政策傾斜,評價導向
一是實施四個傾斜,即市教育局在成都市名校長和名師培養對象遴選中,對在實驗校專職從教3年以上的予以優先考慮;在省級示范性普通高中指標到校生分配中向實驗校予以傾斜;在教師評優、評先和晉級等方面,對考評達標的實驗校予以傾斜;在經費保障上予以傾斜,確保實驗校經費投入高于區域內同類型、同規模的學校。
微信圖片_20190926141212.jpg
二是強化評價導向。市教育局將“強校工程”納入對縣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內容。區(市)縣開展強校工程建設專項督導,對實驗校開展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重點監測學校辦學質量和學生發展質量。
近期,市教育局將集中公布全市公辦初中強校工程實驗校名單。
“公辦初中強校工程實施方案”,
明確提出,以強弱項、提質量為主線,
實施八大舉措著力提升公辦初中辦學水平,
做到一年有改進、兩年有改善、三年有改觀,
為市民建設更多家門口的好學校。
基礎教育邁入全面提高育人質量的新階段。成都市教育局啟動實施“公辦初中強校工程”,著力建設一大批市民家門口的優質公辦初中,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和全市教育大會精神,堅持五育并舉辦好新時代初中學校的要求,是推動我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有效緩解家長“小升初入學焦慮”,提升市民教育獲得感的需要。
重點扶持,綜合施策
“強校工程實施方案”印發后,全市將遴選一批公辦初中學校作為強校工程實驗校。今后3-5年,市、區(市)縣兩級教育行政部門將通過政策傾斜扶持、名校支持帶動、名師專業引領、專家全程指導、深化教學改革、優化資源配置等,激發實驗校發展內生動力,促進一大批公辦初中提質增效、做強創優,優化教育發展生態,更好地滿足市民對優質初中教育的需求。
名校支持,名師引領
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為每一所實驗校確定1所領航高中或省級示范性普通高中、新優質學校等優質名校作為“支持學校”,探索采取集團化辦學、名校領辦、委托管理、強校帶弱校或依托高校共建附屬學校等多種方式,促進實驗校與支持學校在課程建設、教學改革、師資培養、教研科研、教學設施和學校治理等方面共建共享。
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為每一所實驗校選派1名市級名校長(含培養對象)和2名名師(含培養對象)。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社會第三方參與學校特色共建。
增強師資,優化教學
實施“初中校長研修共同體計劃”,組織開展實驗校校長三年集群式培訓,通過聯合培訓、聯體研修、聯動科研、開發共享課程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提升實驗校干部管理能力和教師的專業能力。
采取市級名師帶教、區(市)縣級名師帶教、區(市)縣教研員帶教、支持學校骨干教師帶教四個層次,對實驗校教師實施分類、分層次培養。落實備課、上課、作業設計與反饋、輔導、學業評價教學環節基本規范。堅持“以學定教、以評促教、教學相長”,構建現代課堂教學體系。轉變教與學的方式,積極開展基于大數據的學業質量分析與評價。
專家指導,一校一策
堅持問題導向、一校一策,梳理發展需求,找準變革切入點,量身制定學校發展路線圖,編制“強校工程三年行動方案”,激發學校辦學的內生動力,精準補短,促進成長。市、區(市)縣兩級分別組建專家團隊,為每所實驗校配備不少于3名指導專家,對學校開展全程專業指導。教研部門每學期組織學科教研員對每一所實驗校進行集體教學視導。
政策傾斜,評價導向
一是實施四個傾斜,即市教育局在成都市名校長和名師培養對象遴選中,對在實驗校專職從教3年以上的予以優先考慮;在省級示范性普通高中指標到校生分配中向實驗校予以傾斜;在教師評優、評先和晉級等方面,對考評達標的實驗校予以傾斜;在經費保障上予以傾斜,確保實驗校經費投入高于區域內同類型、同規模的學校。
微信圖片_20190926141212.jpg
二是強化評價導向。市教育局將“強校工程”納入對縣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內容。區(市)縣開展強校工程建設專項督導,對實驗校開展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重點監測學校辦學質量和學生發展質量。
近期,市教育局將集中公布全市公辦初中強校工程實驗校名單。

【關注川越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