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文章
-
以學正風強根基 篤行致遠踐初心 2025-05-06
-
高校分類評價機制構建的重要經驗與關鍵要點 2025-04-10
-
三部門聯合發文:加強語言文字復合型人才培養 2025-04-01
高考小百科之異地高考
2019-03-21 | 文章來源: | 分享到:
高考小百科之異地高考
來源:網絡綜合整理
一、異地高考指什么?
如果說高考承載了絕大多數中國家庭“望子成龍”的夢想,那么“異地高考”承載的是2.6億流動人口及其家庭對教育公平的夢想。
異地高考是指戶口籍貫不在就讀地,在就讀地參加高考的行為。隨著政策的變動,打破地區的限制,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離開家鄉,拖家帶口來到另一個城市工作。孩子在這里讀書、成長。
二、2019四川隨遷子女異地高考報名條件。
四川的教育政策中對于異地高考也有說明以及報考條件。
凡父母在四川省有合法穩定職業和住所(含租賃),在父母就業和居住地具有高中階段學籍和3年完整學習經歷且符合普通高考其他報名條件的,可在就讀學校所在縣(市、區)報名。
隨遷子女申請在我省參加普通高考的,應在2018年10月11日17:00前,向就讀中學所在的縣級招考辦申請并提供父母的證明材料:房產證或縣級公安機關出具的暫(居)住證明;有關單位出具的合法穩定職業證明(就業登記、勞動用工備案證明、營業執照、勞動合同以及就讀地認可的其他就業證明等任何一種證明),以及縣級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門出具的在當地就讀年限和取得學籍的證明。
三、異地高考的意義。
1.異地高考利于實現教育公平
教育機會公平作為教育公平的基石,也是保證公民平等受教育權的前提。異地高考的常態化是教育機會公平和教育質量公平的一個重要體現。
異地高考的常態化能夠保證流動人口子女在流入地享受與當地學生同樣的入學、中考、高考等權利,保證他們的受教育機會平等。
2.異地高考有利于推進戶籍制度改革
戶籍制度已經成為阻礙社會經濟發展的社會因素,在異地高考問題上顯得尤為突出。因此,異地高考的教育改革顯得既合時宜又具積極意義。
3.異地高考利于解決社會問題
常態化的異地高考能發揮協調社會各方權益、解決社會問題的作用。
(1)保證了外來務工人員的穩定。異地高考的順利實現能為很多外來人口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并為他們爭取享受與流入地學生同等的教育權利提供政策保障,減少其流動性,保證用工資源的穩定。
(2)緩解了農村留守學生增多的問題。有助于改變學生在就學地與原戶籍、學籍地之間的繁瑣的轉出轉入,減少了學生的流動性,給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更多的歸宿感,減少了留守學生,增強了社會的穩定性。
(3)減少了區域性受教育和錄取方面的特權導致的社會不公。對于務工人員流入地而言,能吸引更多的勞動力和更高質量的人才,一定程度上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穩定社會秩序,并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
來源:網絡綜合整理
一、異地高考指什么?
如果說高考承載了絕大多數中國家庭“望子成龍”的夢想,那么“異地高考”承載的是2.6億流動人口及其家庭對教育公平的夢想。
異地高考是指戶口籍貫不在就讀地,在就讀地參加高考的行為。隨著政策的變動,打破地區的限制,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離開家鄉,拖家帶口來到另一個城市工作。孩子在這里讀書、成長。
二、2019四川隨遷子女異地高考報名條件。
四川的教育政策中對于異地高考也有說明以及報考條件。
凡父母在四川省有合法穩定職業和住所(含租賃),在父母就業和居住地具有高中階段學籍和3年完整學習經歷且符合普通高考其他報名條件的,可在就讀學校所在縣(市、區)報名。
隨遷子女申請在我省參加普通高考的,應在2018年10月11日17:00前,向就讀中學所在的縣級招考辦申請并提供父母的證明材料:房產證或縣級公安機關出具的暫(居)住證明;有關單位出具的合法穩定職業證明(就業登記、勞動用工備案證明、營業執照、勞動合同以及就讀地認可的其他就業證明等任何一種證明),以及縣級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門出具的在當地就讀年限和取得學籍的證明。
三、異地高考的意義。
1.異地高考利于實現教育公平
教育機會公平作為教育公平的基石,也是保證公民平等受教育權的前提。異地高考的常態化是教育機會公平和教育質量公平的一個重要體現。
異地高考的常態化能夠保證流動人口子女在流入地享受與當地學生同樣的入學、中考、高考等權利,保證他們的受教育機會平等。
2.異地高考有利于推進戶籍制度改革
戶籍制度已經成為阻礙社會經濟發展的社會因素,在異地高考問題上顯得尤為突出。因此,異地高考的教育改革顯得既合時宜又具積極意義。
3.異地高考利于解決社會問題
常態化的異地高考能發揮協調社會各方權益、解決社會問題的作用。
(1)保證了外來務工人員的穩定。異地高考的順利實現能為很多外來人口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并為他們爭取享受與流入地學生同等的教育權利提供政策保障,減少其流動性,保證用工資源的穩定。
(2)緩解了農村留守學生增多的問題。有助于改變學生在就學地與原戶籍、學籍地之間的繁瑣的轉出轉入,減少了學生的流動性,給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更多的歸宿感,減少了留守學生,增強了社會的穩定性。
(3)減少了區域性受教育和錄取方面的特權導致的社會不公。對于務工人員流入地而言,能吸引更多的勞動力和更高質量的人才,一定程度上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穩定社會秩序,并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

【關注川越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