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學正風強根基 篤行致遠踐初心 2025-05-06
-
高校分類評價機制構建的重要經驗與關鍵要點 2025-04-10
-
三部門聯合發文:加強語言文字復合型人才培養 2025-04-01
來源:澎湃新聞
關鍵詞:教育部,教學模式,教學,屏幕
近期,一篇名為《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的文章引發了各界熱議。
12月28日,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就澎湃新聞提出的相關問題回應稱,教育部在今年年初確定了11項攻堅行動,其中有一項就是要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既包括提升教室、實驗室、器材的配備,也包括軟件方面的支持,如農村教師素質的提升等。
“教育信息化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途徑、重要的方面,這項工作近幾年取得了明顯的進展,但是還在路上,還需要繼續下更大的力氣。”續梅表示。
資料圖。 中新網 周亮 攝資料圖。 中新網 周亮 攝
在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看來,教育信息化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而“屏幕改變命運”的話題也在根據科技的進步不斷的發生變化。
“我們從最初的(教育信息化)模式一、模式二,就是通過光盤、通過固體的介質,模式一、模式二從放光盤開始,是隨著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探索的過程。”他說,從光盤開始,到互聯網,再到現在高速的寬帶,將來進入5G,實現的方式可能會更多,教育也在不斷地探索這個過程。
“將來還會不斷地探索新的方式,使得不平衡進一步得到解決。”劉昌亞同時表示,“全世界哪個國家也不可能做到同一個標準,也不可能實現大家都是一個老師,但是我們會在技術不斷發展的情況下探索不同的教學模式,能夠逐步消除不平衡。”
針對“屏幕與命運”的討論,甘肅省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廳長王海燕則認為,
“從實踐來看,通過信息化的手段來解決優質教育資源不足、分布不均衡,是有很大作用的。”她對此看法積極。但從實踐結果看,她認為還有需要完善的部分,如在直播和同步課堂這樣一個過程中,薄弱一方教師能力的提升,以及整個教學系統的完善,這一塊要下一些功夫。
王海燕表示,甘肅現在面對的是一個教師結構性短缺的問題,比如小規模學校,或者偏遠鄉村的學校,在開設一些類似音樂、美術課程,或者英語課程的時候,會出現教師資源不足和教師水平、質量差異比較大的情況。
“如果同一縣城的學校或者學區的學校之間開展同步課堂,這樣差距不會很大,帶動性非常強。薄弱學校的孩子們能夠更好地開闊眼界,更好地學習新的學習方式,老師們也通過這個過程得到了更好的培訓,重點是在教育資源的均衡服務,實際上體現了更好的公平。”王海燕表示。
歡迎關注川越培訓學校二維碼。
川越培訓學校微信二維碼
川越培訓學校高中家長內部資料分享QQ群

【關注川越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