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學正風強根基 篤行致遠踐初心 2025-05-06
-
高校分類評價機制構建的重要經驗與關鍵要點 2025-04-10
-
三部門聯合發文:加強語言文字復合型人才培養 2025-04-01
來源:中國青年報
關鍵詞:西北工業大學,大學,創新創業,創業
3年時間,獲創新創業類國際級獎項295項,國家級獎項804項,省部級獎項2571項,覆蓋的校內學生多達65%。不僅如此,大膽創新、勇敢創業的“雙創”典型不斷涌現,多名學子入選“創業精英”“創業明星”“大學生年度人物”榜單……
以“航空、航天、航海”為特色的西北工業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如何打造出“雙創”升級版?記者采訪獲悉:一套集課程體系、實踐實訓、服務孵化于一體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已在該校形成,以“高水平、硬科技、軍民融合”為特色的西工大“雙創”模式,正使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具備創新創業的強烈意識、科學精神和卓越能力。
“因為受到創業大咖們的影響,我創立了自己的公司。”那是4年前,劉闖還是西工大自動化學院的一名研究生。一次由學校邀請創業大咖舉辦的講座,讓他感到“在學習中成長,在實踐中成才,創新創業是將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最佳途徑”。
事實上,“面向全體,結合專業,梯次遞進”的全覆蓋教育體系,正是西工大確立的“雙創”教育基礎。
“在低年級,通識教育重點培養‘雙創’素質、意愿啟發。”西工大副校長萬小朋告訴記者,針對有創業意識的學生,主要開展興趣教育,引導他們參與各類創業大賽,鍛煉實踐能力;對于有強烈創業意愿并付諸實踐的學生,側重“市場導向、實戰鍛煉”,注重培養其創業實際能力、企業管理能力和市場營銷能力。
第一、第二課堂的深度融合,構建起多層次、立體化、全方位的課程體系。目前,該校圍繞“雙創”開設的國際課程、通識課程、基礎課程多達20余門,聘請的校外創業導師167位,還先后邀請多位創業大咖到校交流分享。
陜西歐卡電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朱健楠,從進入西工大求學起,就與該校“飛天創客空間”結下不解之緣。大一時,抱著對水下航行器的濃厚興趣,他申請加入大學生創新中心。4年本科期間,在創新中心教師的指導下,他所在的項目團隊完成了“潛創”水下機器人初級產品的構想和模型構建。
朱健楠成為研究生后,創新中心為他的團隊提供了免費辦公場地,并給予每年5萬元的創業資金,用于項目研發。同時,還邀請水下航行器領域專家,為他們提供一對一深入輔導。
經過對項目的不斷打磨,目前,團隊已獲得10余項國內外雙創獎項。公司還免費入駐西工大飛天創客空間創投加速器,借助學校搭建的投融資平臺,直接對接市場資本。
在西工大,“雙創”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校長親任;在學院,黨委書記或院長是第一責任人。目前,該校已建立起以專職為主、專兼職結合的管理服務隊伍,在指導教師參加創業教育培訓和認證的同時,鼓勵教師從科研項目中精選提煉大創計劃選題。近兩年來,每年獲批立項的國家級大創項目400多項,覆蓋學生2000多人。
學校還開辟出7800余平方米的“雙創”實踐場地,創新中心、創客吧、創廣場、創想孵化器等軟硬件“要素”一應俱全。“基地、基金、項目、競賽、交流”五位一體,“校地、校企、校所”三方協同,“大學-產業-政府”三螺旋融合共生,為創業學子創建一條完整、高效的創業生態鏈,助力他們雙創征程上的每一環節。
目前,西工大在孵創業公司59個、創客500余人,在孵學生創業團隊78個、創新項目800多個。其中,無人機、機器人、3D打印、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科技類項目占80%以上。學校給予每支團隊3000元到10萬元不等的項目建設經費。
在學校努力下,西工大翱翔星空創業團隊為國際立方星的設計確立了“中國標準”;學生戴維率領團隊創立的科技公司,已推出多款主流無人機平臺;劉闖創立的公司,擁有多項模塊化應用型技術,其中兩項技術刷新世界紀錄;李學思先后10次帶隊參加國內外雙創大賽,主持研發的浩劫機器人斬獲多項冠軍……西工大也先后獲批“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中美青年創客交流中心”“首批全國大學生創業示范園”等稱號。

【關注川越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