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學正風強根基 篤行致遠踐初心 2025-05-06
-
高校分類評價機制構建的重要經驗與關鍵要點 2025-04-10
-
三部門聯合發文:加強語言文字復合型人才培養 2025-04-01
關鍵詞:成都民警,熊孩子,教育孩子,
來源:人民日報
如果社區是座花園,社區民警就是花園中負責除草、剪枝的“園丁”。成都市青羊區東坡派出所民警熊偉就扮演著這樣的角色。他每天都要處理夫妻打架、鄰里糾紛、高空拋物等雜事。入警18年來,他用獨有的“熊氏辦法”啃下了社區許多“老大難”問題。最近半年多來,成都市西子香荷小區,陸續有棒子骨、墨水瓶、玻璃球從天而降,小區的氣氛也變得緊張起來。熊偉著手解決這個麻煩,并且收到了奇效,來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天降棒子骨”誰扔的?他憑一個塑料袋找到答案
今年年初,西子香荷小區物業多次接到投訴:居民在2棟3單元樓下的機動車停放處險些被砸中。地上確有一些骨頭、塑料瓶,但挨家敲門詢問,物業沒能找到“扔者”,不得不增設了攝像頭,還派人到樓下蹲守。然而“高空拋物”仍在繼續。不久后,事件升級。一輛轎車的擋風玻璃毀于一根“天降棒子骨”,物業方賠了700元。
接到物業求助后,熊偉試圖找出扔東西的人。一天,正在小區內巡邏的他看到地上有個剛剛拋下的垃圾袋,這個垃圾袋里會不會有高空拋物者的信息?他開始細心地翻垃圾袋,找出了一張處方箋。根據箋上留的名字,找到了這個垃圾袋的主人。
她是一位60多歲的獨居老人,身體多病。最初一直否認,后來就默認了。熊偉覺得這事還沒完,得想個法子讓老人不再往樓下扔垃圾。看到老人生活清苦,身體狀態也很差,熊偉左思右想后,對老人說,“物業會每天送你一個垃圾袋,你每天把垃圾打包好放在門口,小區保潔上門幫你倒垃圾,你就不用再跑上跑下了。”果然,這個辦法奏效了,這一棟樓再也沒有發生過高空拋物。
“天降墨水瓶”誰家的?他憑一支筆套出真相
8月28日早上,一瓶墨水從天而降,重重地砸在了一位業主腳邊,墨水濺了他一身。之后兩天,樓上不斷有水筆、筆袋、玻璃球、護手霜落下,好幾個居民險些被砸中。不少居民怕“腦袋開花”,只好從地下車庫進出。接警后,民警立即在該出口拉起了警戒線。熊偉開始在可疑樓層尋找肇事者。他分析,頻繁的拋物,可能是兩口子吵架,或者是精神異常之人所為。29日下午,他擴大搜索范圍,無意間在小區花園內找到一支中性筆,上面印有一個名字和班級。
這支筆的主人和之前扔墨水瓶的會是同一個人嗎?根據筆上的信息,熊偉到物業處查詢資料,沒有查到。8月30日一早,他先后走訪了西子香荷小區附近三所小學,終于找到了筆的主人。熊偉帶著地上撿來的破損玻璃球、中性筆、護手霜等物件,上門尋人。
“我們一開口,家長和男孩都立馬否認。”熊偉說,當他把所有東西一件件擺在茶幾上時,家長當場傻眼了,但男孩依舊矢口否認,此事再次陷入僵局。
熊偉靈機一動,對男孩說:“我們在樓下撿到了3個墨水瓶。”“不對,我只丟了兩個啊!”男孩脫口而出,然后開始哭個不停……原來,臨近開學,娃娃的暑假作業還剩一大堆,父母就將他關在臥室中寫作業。男孩寫了一陣開始發脾氣,順手把墨水瓶等物品一一從窗戶扔了下去,而窗戶正好對著該樓棟出口。熊偉分別找家長和孩子談話,開誠布公地指出了問題的嚴重性:“還算是運氣好,幾次扔下去的東西都是落在人家腳邊上,沒砸到人,不然后果難以想象。”緊接著,熊偉又給家長出了個主意:立即把娃娃挪到其他房間睡覺。娃娃做作業時,不能把他一個人關在屋里,一定要有家長陪在旁邊,給娃娃創造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
不公布肇事孩子信息他的苦心令人動容
回到派出所,熊偉想了又想,“熊孩子”調皮的個性一時半會怕是改不過來,怎么才能徹底讓他不再做類似的事情呢?“我本來準備隔三岔五去他家走訪,又怕給娃娃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熊偉說。
仔細思考后,他決定從學校下手。他了解到,平時這個男孩成績不是很好,功課有些吃力。熊偉和班主任交流后,學校對娃娃實施了心理干預,從學習、生活方面盡量給予更多幫助。“熊孩子”找到了,小區居民忿忿不平,要求公布肇事者信息。熊偉卻作了一個果斷的決定:不透露肇事者任何信息。即便是男孩媽媽想帶著兒子出面道歉,他也及時制止,“娃娃是未成年人,公布了可能給他帶來很嚴重的影響。”
最終,熊偉讓男孩和媽媽一起寫了一封匿名道歉信,貼在事發地點附近。此后沒有人再要求公布男孩的個人信息,小區也沒再出現過高空拋物。
川越培訓學校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川越培訓學校內部資料分享群

【關注川越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