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學正風強根基 篤行致遠踐初心 2025-05-06
-
高校分類評價機制構建的重要經驗與關鍵要點 2025-04-10
-
三部門聯合發文:加強語言文字復合型人才培養 2025-04-01
關鍵詞:語文,閱讀,中小學語文
北大教授陳平原曾公開發表言論,稱語文是承載著其他學科的基礎,它對學生的影響是持續終生且潛移默化的。川越老師也認為,對所有學生而言,母語學習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語文老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當怎樣引導孩子愛上語文,進而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呢?在推廣語文這件事上,語文教育專家做了哪兩方面的貢獻呢?
一、將民間文學、民間文化引入語文學習領域,“詩化”語文,讓語文教學回歸到審美教育的本質層面。
專家認為,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應該遵循兒童的認知邏輯。兒童的語言是非符號、非邏輯的,兒童天生就是詩人,這種邏輯思維特點和“詩化語文”相適應。
強化語文審美特質的途徑之一是提倡誦讀,增強學生理解文字的畫面感和直觀性。遵循這種語文教育規律的關鍵是表達個性、體會感情。最終,語文教學的落腳點應該是審美教育。
顛倒歌、繞口令、謎語,是適合兒童并深受兒童歡迎的語文教學形式。而在課程設計中,專家主張要進行以下幾項內容,真正踐行“詩化”語文:
每節課都印發、使用幾則民間文學作品,由老師帶領學生誦讀、品鑒。
在教授民間文學的同時,傳授通俗易懂、簡單好用的語文知識、訓練技能和其他常識。
充分調動學生自讀、商討、問答、朗讀、詮釋、動筆的積極性,真正落實探究式、合作式學習。
充分調動學生原有的潛在的相關積累(如幼時聽過的搖籃曲、童謠,父母和祖輩講的老故事、傳說,等等),喚醒記憶,激發趣味。
二、推廣閱讀計劃,做與閱讀活動有關的公益。
閱讀是終身學習的重要部分,是所有對母語學習懷有熱愛之情的人專注一生的事情。為了啟迪兒童愛上語文、多讀多寫,必要而有效的方法是將功利性閱讀和興趣性閱讀共同納入學校的課程體系,把精讀和泛讀、深讀和瀏覽結合起來。
具體的舉措是規定在某段時間內(如三年、五年)完成一定量的書(如100本、200本),并編寫可以推廣普及、適合師生共度的校本教材,建立學校專屬圖書館。
有教育理想的語文教師,可以憑借校內閱讀活動的基地,通過教師人脈、學生人脈將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措施廣泛傳播開來,并與公益活動相配套,為山區失學兒童、留守兒童的閱讀問題、教育問題而服務。
川越培訓學校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川越培訓學校高中內部資料分享QQ群

【關注川越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