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學正風強根基 篤行致遠踐初心 2025-05-06
-
高校分類評價機制構建的重要經驗與關鍵要點 2025-04-10
-
三部門聯合發文:加強語言文字復合型人才培養 2025-04-01
關鍵詞:教育技術,教育信息化,課程
教育技術火熱改革,設備創新高潮頻起,但是,在這樣看似轟轟烈烈的背景下,一線教師的教學實踐并不樂觀:
教育主管部門負責采購信息化產品,但是這些產品不一定為教師所需。
教育專家創設理論性很強的教育信息化模式,但這種模式并不一定具備可操作性,不一樣適用于真實的教學情境。
專家主導(甚至企業主導)教育信息化的評價模式,但不一定能評選出可復制、可推廣的教學榜樣。
以上事實反映的是:在教育信息化改革中,教師的需求、教師的聲音,幾乎是缺席的。
據調查,以下教育信息化產品都是教師常用的,他們是如何評價這些產品的呢?
教師們說,這些產品各有側重:師博士閱卷系統、智學網、光大閱卷等產品重點在于閱卷分析;北京四中網校、101遠程教育網、學科網網校通等產品重點在于提供教學資源;瑞華教學白板軟件、海天地實物展臺提供相關配套設施;空中課堂、校訊通、學樂云平臺、樂教樂學等產品負責教育信息平臺的搭建和運營。
那么,這些產品在具體應用的過程中,反映出的實際效果是怎樣的呢?
在一堂化學課上,教師應用“燒杯”App(一款可以模擬化學實驗的手機應用軟件)組織學生進行氧化還原反應的探究式學習。老師講解完相關知識后,根據任務列表中的學習路徑圖,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學生通過小組學習在課堂上使用“燒杯”app的小組互動功能,表現出他們對所學知識的極大好奇心。
然而,在最終的評比環節中,這節課卻排名倒數第一。
在當下的信息化教育建設中,其實并不缺乏優秀的技術產品,然而,當我們回到學校,面對真實的教學應用環境,我們卻不得不遺憾地發現,絕大多數程序只是看上去漂亮,真正“著陸”的應用程序寥寥無幾。過分追求課程的“表演化”,反倒導致相關教育技術企業為了迎合“表演”而研發新產品,從而造成信息化教育產品高度雷同化,真正優秀的教育信息化產品屈指可數。
我們期待更接地氣、更具實用性的教育技術生根發芽、推廣普及,期待新技術能夠切實幫助老師發揮優勢,保證教學效果的高效實現。同時,我們也呼吁教課老師們積極參與、發聲,為教育信息技術的革新助力加油。
川越培訓學校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川越培訓學校高中內部資料分享QQ群

【關注川越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