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學正風強根基 篤行致遠踐初心 2025-05-06
-
高校分類評價機制構建的重要經驗與關鍵要點 2025-04-10
-
三部門聯合發文:加強語言文字復合型人才培養 2025-04-01
關鍵詞:教師資格證,教師編制,事業編,
來源:我是觀察員
我們常說,技多不壓身。在現代社會,“技藝”一般都是靠“證書”來衡量,多一張資格證仿佛自己身上的光環又多了一層。然而由于各種目的,社會上各類資格證應運而生,優劣難分,為了解決這種“魚龍混雜”的現象,教育部在去年取消了大多數“雞肋”證書,也發表了目前含金量最高的13大證書——作為大學生們的最愛,教師資格證有幸成為含金量最高的證書之一!
考過教師資格證的同學都知道,雖然它不像注會、司法考試那么“變態”,但是也需要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才能順利通過筆試、面試、資格認定等環節拿到證書。時間跨度還是很長的,從下半年9月份發布公告到將證書拿到手,如果順利一次性通過的話也需要大半年。
教師資格證:考編制老師?
好不容易拿到了教師資格證,大家的第一選擇肯定就是去考教師編了吧!畢竟考上了教師編制,然后去學校任職的話,也算是體制內人了,能夠享受“編制”帶來的一切福利待遇。穩定的工作、寒暑假、各類補貼、改革后的績效工資,這一切都是很誘人的。
與高福利相對應的是高難度,想要一次性考上教師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很多人都是先就業,然后尋找時機再去考編,而何時能考上編制,可能是一個謎。
有教師資格證,這個工作滿2年可轉事業編!
除了考教師編制,其實擁有教師資格證還有一個好處!——不僅可以當老師鍛煉業務能力,在工作滿2年之后還能直接轉夢寐以求的“事業編制”!
這個選擇就是——“三支一扶”支教崗位。當支教老師,可以自主選擇崗位地點,一般會在鄉鎮當老師,除了“支教”的身份,其他和普通老師沒什么區別。工資待遇也是根據當地鄉鎮機關或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收入水平來確定,當然專屬鄉鎮補貼也少不了喲。
最最重要的是,支教工作滿兩年之后還能有一個大好消息——不需參加考試,可直接轉事業編制。根據2017年《實施意見》規定:當地出現鄉鎮事業單位在編制和崗位空缺情況時,可從“三支一扶”計劃中服務期滿2年且考核合格的,采取考核考察方式聘為鄉鎮事業編人員!不過目前只有山東、江西、吉林、安徽、河南、山西、湖北、云南、海南這9個省份出臺了相關政策,其他省份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有人說鄉鎮事業編沒那么吸引人,但不知“編制”的誘惑力有多大,逢進必考、一編難求不是說著玩的!只要能羅編制,哪怕是鄉鎮估計也很多人想要進吧,畢竟以后也可以考去城鎮的。對于支教老師免試轉事業編,大家覺得是好還是不好呢?歡迎留言!
2019國考申論寫作立意的源泉:題干+材料
縱觀國考申論寫作趨勢特點,一是題干命題方式多以結合某一句話的理解進行書寫,二是內容層面具有宏大的哲學、倫理深意,具有高度的國家治理方法論和思想支撐,三是材料以案例居多,蘊含巨大的深意。這些特點讓考生容易陷入內容難度的泥潭,最終失去應對國考申論的信心。中公教育專家在本文中拋開重重命題材料迷霧,抓取申論寫作本質還需由表及里,層層剖析,堅持題干為切入,材料為支撐,確立符合命題意圖的立意。
一、抓住題干關鍵詞,構建文章基本思路。
申論文章立意的重要性顯而易見,通過對題干關鍵詞的提取和理解,能夠知道基本的寫作框架方向。2017年地市理解“只要我們能靜下心來向水學習,我們的智慧和情操就一定能得到提高”。首先通過命題方式發現本文的寫作立意在這句話當中,其次提取關鍵詞,包含只要...能...這樣一個關聯詞,表示條件和結果的關系。內容層面關鍵詞包括靜下心、向水學習、智慧和情操提高。通過這兩組關鍵詞會比較容易看出強調靜下心向水學習產生了的智慧和情操提高的結果。以此能夠初步確定總論點靜心習水,提升智慧和情操。分論點分別為靜心習水、靜心習水提升智慧、靜心習水提升情操。同時需要對這句話有初步的認知,靜下心來即理性學習,向水學習即習水的秉性和美德,智慧強調處理問題的方法和技巧,情操強調道德、審美。通過尋找題干關鍵詞,以及掌握關鍵詞之間的關系,能夠比較快速的確定文章的基本思路。
二、回歸材料,尋找最佳立意。
通過題干關鍵詞能夠初步確定思路,然而需要根據材料更加明晰題干關鍵詞的準確含義和表現,以此更加準確的確定立意內容。材料1中表述水和城市共榮共生的關系,提出人水共存的理念,應對城市洪水,同時指出人類在發展過程中為了利益,浮躁性發展,為“靜下心”做了鋪墊。材料2中城市天然功能以及人類利用水的特點造就美麗生態環境、抵御災害、啟迪城市治理,都是水提升了人類的智慧,其中也蘊含了美學的審美需求。材料3打造活力之城,也是在與水的共生發展中人類智慧不斷提升,為民眾營造具有靈性的環境,增加舒適和愉悅,體現治理的仁德情操。材料4中用打造山水城市的案例,強調人們用保護和開發的方式,建成了惠及民生福祉的水系。即體現出人類發展開發中的智慧,也體現出治理為民的德治。材料5用宏觀的角度闡述前面案例中水美德的體現包括柔而克剛、靜而映物、動而變化、滋養萬物而不爭。并直接點名“靜下心”要求人類虛心學習和感悟。深化了題干這句話的理解。由此印證了從題干中的基本思路符合材料的命題方向。
國考材料深邃中邏輯性強,同時根據近年國考的發展趨勢,靈活性成為了國考的一大特征,這就要求考生在準確理解題干關鍵詞的基礎之上能夠運用自己的理論和熱點儲備理解材料。國考立意沒有唯一性,只要能夠從材料中找到貼合題干的思路都可行。因此考生可以反復從不同角度思考國考材料。找出智慧和情操的具體內容,也可以進行書寫。
歡迎關注川越培訓學校二維碼。
歡迎關注川越培訓學校二維碼。

歡迎關注川越培訓學校二維碼。

【關注川越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