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學正風強根基 篤行致遠踐初心 2025-05-06
-
高校分類評價機制構建的重要經驗與關鍵要點 2025-04-10
-
三部門聯合發文:加強語言文字復合型人才培養 2025-04-01
文章來源:中國教育報
關鍵詞:教育 家庭教育 愛國教育 中小學
一要春風化雨,讓學生在課程教學中浸潤愛國心靈。學科課程中蘊含著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要把祖國壯麗的山河、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先輩的豐功偉績、偉大的科技成就,以及新中國建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取得的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轉化為具體的育人目標和教學內容。
二要傳承弘揚,讓學生在優秀文化中培養愛國情懷。“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愛國主義的重要源泉。我們黨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斗爭和國家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創造了鮮明獨特、奮發向上的革命文化、紅色文化,也是深化愛國主義教育的瑰寶。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必須既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傳承紅色文化基因。
三要統籌資源,讓學生在社會體驗中升華愛國意識。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必須全面統籌、充分運用各類教育資源。要加強鄉村少年宮建設,建好用好愛國主義教育綜合實踐基地,充分發揮各級各類文化館、紀念館、博物館、福利院、旅游景點、部隊營地等場所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深入開展“蒲公英行動計劃”和“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等系列教育活動。
四要家校合作,讓學生在家庭教育中增強愛國信念。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推動落實《教育部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家長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主體責任,引導各地各校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積極發揮家庭教育在學生愛國意識形成和成長成才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五要開放共享,讓學生在不同文明中汲取愛國力量。要積極從人類發展不同階段形成的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不斷豐富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增強中華文明生機活力,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要培養各族學生的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意識,不斷增強他們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六要創新載體,讓學生在網絡空間中傳遞愛國能量。當前,網絡已成為價值觀較量的主戰場,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其受眾呈爆炸式增長,對廣大青少年學生影響尤其巨大。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中國夢宣傳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深入開展中小學愛國主義宣傳教育,必須把網絡建設和管理作為重大問題來抓。
七要久久為功,讓學生在良好氛圍中鑄就愛國靈魂。各地各校要加強對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領導,將其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教育教學改革發展規劃,切實增加人力、物力、財力投入。要及時解決愛國主義教育的實際問題和難點問題。要引導廣大教師用自己的學識、閱歷、經驗點燃學生愛國情感。

【關注川越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